津药达仁堂(SH600329)

津药达仁堂(SH600329)

35.17 +0.35 +1.01%

节气养生 | 国家卫健委教您时令健康养生(一)
2024 / 10 / 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令节气与健康

新闻发布会

答(一)







时令节气



健康养生



疾病防治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0月8日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系列主题发布会的第八场。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随着秋风渐紧,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深秋已至,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昼夜温差变得更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和心脑血管健康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阳气初收,应适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饮食应“养阴润燥、润肺益胃”,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运动,及时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重点介绍寒露时节的一些健康养生、疾病防治的知识,我们请来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先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张宇辉女士;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常昭瑞女士;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童朝晖先生。今天,我们还专门请来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的群众代表李文英老师,来分享她对健康生活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01




香港中评社记者:

“十一”假期刚刚结束,大家在享受愉快假期的同时,不少人归来后出现了感冒、咳嗽,有的出现了呕吐、腹泻等不适,请问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如何进行处理?谢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常昭瑞:



谢谢您的提问。“十一”假期后出现感冒、咳嗽、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一是天气变化,假期期间气温变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尤其是早晚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第二是人群聚集,假期期间,出游、聚会、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增加。第三是饮食问题。假期期间可能饮食不规律或不卫生,包括食用不洁食物或者水源,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的问题,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第四是生活作息规律被打乱,假期外出旅游、访亲拜友,身体容易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针对以上出现的症状,我们一是要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帮助身体恢复。二是要多喝水,清淡饮食。三是要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四是要做好症状的监测,如果症状加重或者症状持续时间长的时候建议就医,如果诊断为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等呼吸道或者肠道等传染病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减少交叉感染。谢谢。


02




中国网记者: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所增加,请问呼吸道疾病的传染源到底有哪些?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潜伏期有何不同?是否都会发病?“一老一小”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谢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常昭瑞:


谢谢您的提问。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患者和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源,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等。细菌有肺炎链球菌以及引发百日咳的鲍特菌,还有引发猩红热的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膜炎奈瑟菌等,还有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引起不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不同,潜伏期也不同,也就是接触病原到发病的时间间隔也不同,比如流感的潜伏期一般是1到4天,通常是2天;百日咳是7到10天,公众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具体病原的潜伏期如果想了解的话也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并非接触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都会发病,这取决于感染病原的种类、传染力的大小以及个人的免疫状态、健康状态,以及暴露程度和防护程度等。

我们之前说过幼童和老年人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针对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二是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建议老年人和幼童尽量避免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确需要前往,要科学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风险。三是加强对老年人和幼童的日常监测,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时候,要视情况及时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包括陪同人员都应该要做好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此外,如果在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近距离的接触家庭内的其他成员,尤其是避免接触老年人和儿童,也要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谢谢。



03




中新社记者:

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疾病又多了起来,为什么秋冬季呼吸道疾病会高发?有哪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主任医师 童朝晖



秋冬季节因为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而且昼夜温差也比较大,降水量也会变小,所以在进入秋季冬季以后,呼吸道疾病频发,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有的会复发、发病。在这个季节因为天气变得干燥,体内缺少水分,所以人体内环境改变,特别是抵抗力下降。大家知道呼吸道是人体第一道防御系统,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空气,呼吸道是外界物质进入人体的第一个防御通道。由于天气干燥、水分缺失,呼吸系统的纤毛摆动变弱,这样对外界的病原和其他微生物的抵抗就变差了,因此我们在这个季节就容易得病。冷空气还会使血管收缩,在整个天气变冷的过程中,由于有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防御能力下降、血管收缩加重,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有流行性感冒,第二个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然后是肺炎。现在这个时候,还没到太冷的时候,秋季过敏,比如说花粉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也会在早期秋季的时候出现,还有其他的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比方说很多人过去有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等,这些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寒冷的季节也会加重,有这些慢性疾病的患者进入秋冬季也应该注意。



04




新华社记者:

老百姓都知道,秋季“贴秋膘”也有中医养阴的原则,请问这个阶段肥胖人群还可以正常减肥吗?中医有哪些建议?谢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主任医师 仝小林:



谢谢您的提问。“秋膘是金,秋膘冬肥”,这是老百姓的一句古话。“秋膘”这里面既有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有生理现象。因为到了冬天的时候,食物就少了,所以在秋天的时候赶紧“贴秋膘”,这是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但这都是古代食物非常少时候的进补方法。现在,特别是刚才您提到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如果贴“秋膘”,前期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因为夏天的时候苦夏,所以消耗得非常大,一般人需要在这个时候有秋补。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仍然要很好地控制饮食,一个是吃得不要太油腻,尽可能吃得清淡,可以多吃点山楂或者喝点普洱茶、红茶这类的,多吃蔬菜、水果。

另外一个,还是要适当地运动,把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我们经常说“腰带少一寸,健康多一分”。再一个就是用一些非药物的疗法,像刮痧、火罐这些方法促进新陈代谢。在原本秋天、冬天的时候代谢减慢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非药物的一些疗法来加速代谢,所以肥胖或者超重的人群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抢秋膘”,而是要继续地减肥。谢谢。



05




凤凰卫视记者: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养成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的重要阶段,请问近期在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素养方面有什么举措吗?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谢谢您的提问。正像刚才您提到的那样,儿童青少年这个阶段的健康是我们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重要基础。在今年上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也专门发布了“健康素养新66条”,也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家应知应会的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

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我们也会同教育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将“健康素养66条”的核心内容纳入到学校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8个“融入”:融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入“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融入教师培训,融入校内讲座,融入主题班会,融入校园环境,融入家长课堂,融入学生实践活动。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也特别强调要把握好几个工作原则:一是健康教育要有机的融入现有的教学活动,不给学生、老师和家长增加额外的负担;二是充分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还有地域特色等等,增强一些针对性,比如东中西部、民族地区、沿海地区等等,有区别,不搞“千篇一律”;三是倡导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共同承担守护学生健康的责任。

另外,我们也正在组织编写适用小、中、高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66条”系列健康知识读物,通过动漫、小人书等形式,增加趣味性,让孩子们能够爱看、能看得懂,最终会应用。通过这些我们希望从小培养他们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谢谢,请继续提问。


-END-


稿件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往期回顾


喜报|津药达仁堂荣获全国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佳绩

党建先锋 | 津药达仁堂举办第四期“文化聚势 赋能发展”主题调研交流活动

节气养生 | 寒露五件事,秋冬少生病

达仁快讯 | 津药达仁堂集团TPM训练营——走进隆顺榕、六中药

传人谈养生 | 第4话 大观园内话医药(文末福利)